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战疫精神的深刻内涵,领悟党领导军队进行顽强斗争的伟大精神。暑假期间,机电工程学院组织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以“淮海精神党旗红,彭城发展绽新姿”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
一、探索抗疫工作,学习抗疫情神
为了解疫情对人们的影响,纪录基层百姓在抗疫时期做过的、遇到的感人故事,探索人民在经历了疫情之后的改变,机电工程学院学子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工作统一管理的基础上,专门对我们国家基层抗疫故事进行走访调研,通过纪录普通人的抗疫故事与心路历程,发现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深刻学习人民是如何在党的领导下正确抗疫的。活动中,团队成员分为两个小组进行调研考察,一方面通过搜集网上的相关资料,另一方面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从不同的渠道尽可能的获取更多的资源,来记录疫情下人们生活、工作的变化。同学们将自己在采访途中遇到的感人故事和一些防疫小常识,对使用网络较少的老年人和小学生进行了宣传。有利的促进了基层故事的宣传力度,更增加了人们对党和国家的信任感以及自豪感。
通过活动,同学们也更能理解守护生命、人民至上的为民精神,举国一致、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舍生忘死、奋勇向前的牺牲精神,依靠科学、精准施策的求实精神,大爱无疆、共克时艰的互助精神,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协作精神。
二、弘扬战疫精神,重铸中华荣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伟大抗疫实践孕育了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必然助力伟大事业发展,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推动力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伟大抗疫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在南京和扬州疫情严重时,团队成员在社区的组织安排下,分散到每一个执勤点,配合乡镇、街道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宣传引导、摸底排查、体温检测等工作。在进行核酸检测的现场,同学们测量体温与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准确无误的核对好前来检测人员的信息,现场维持排队秩序,合理安排人员的进出,遇到突发事件妥善处理,展现了机电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同学们履职尽责,耐心提醒行人佩戴口罩、宣传疫情防控措施和信息,利用自己学习掌握的卫生防疫知识为大家讲解如何防控疫情,动员广大群众尽量减少外出,不到人员密集场所。为隔离人员送去所需物资,忙碌的身影成为社区疫情防控的一道风景线。
此次防疫志愿活动,充分体现了机电学子不怕困难、有担当有作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有利于践行新时代大学生志愿者责任与担当。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用激情和力量助力疫情防控工作,让青春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三、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淮海精神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为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红色文化。团队成员辗转3个地方参观了徐州市邳州王杰纪念馆、碾庄圩战斗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在参观前,团队成员们在线上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相关的红色文化,对淮海地区的这些纪念馆进行了详细的认知。通过在纪念馆深入学习时,面对着一幅幅战斗画面、一张张烈士照片、一件件战争遗物,聆听着一个个故事,同学们内心无比沉重又无比崇敬,也感受了当时共产党带领的军队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取得胜利的来之不易。
本次开展的红色革命教育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爱国爱党热情。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坚定不移跟党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要扎根中华大地,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传承时代使命。